close

內容來自hexun新聞

能源轉型,電力是關鍵

文·楊富強當前,房貸新北林口房貸車貸宜蘭冬山車貸世界經濟和能源結構需要轉型,以應對氣候變化、環境保護和有限資源的嚴峻挑戰。與發達國傢不同的是,中國在2050年前的短短幾十年間面對著信貸土地缺錢急用哪裡汽車貸款多重嚴峻挑戰。這就意味著,中國的能源轉型不僅會引領亞洲,更將為全球可持續發展探路。而這也正是傑裡米·裡夫金的《第三次工業革命》能夠在中國受到廣泛註意的原因。過去,中國的發展模式是“先污染後治理”,現在是“環境與經濟協調平衡發展”。如果按照當前的計劃,中國在2020年前將徹底遏制環境質量惡化和大氣污染加重的趨勢;在2025年左右,碳排放與經濟發展完全脫鉤;2030年環境質量明顯改善;2040年,把環境保護放在優先的地位,實現能源消費和經濟發展完全脫鉤;2050年以後,形成經濟、環境和氣候變化和諧共生共處的局面。要實現上述目標,電力將是實現這種轉變的最有力的能源形式。創新、節能潛力大不可否認,可再生能源、智能電網和能源互聯網的發展,在當前受到不少挑戰。有人擔心,中國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會增加企業的能源成本,導致中國產品的競爭力下降。由於中國能源的“富煤、缺油、少氣”稟賦,以及對能源的巨大需求,可能會導致資源尤其是能源價格的過快上漲,失去中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以至有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井”。因此,在能源轉型中,我們應註重以下三方面的問題。首先,在可再生能源和能源互聯網的發展過程中,要在技術研發上有所創新,要進行經濟規模化的生產,大幅降低成本。中國的企業和政府部門,應該投入更多的資金進行技術研發和創新,使中國的產品質量上升更快,打破一些關鍵技術進口的壟斷。其次,在可再生能源開發中,應該將化石能源對環境、資源和氣候變化的影響所造成的成本一並計入,增強可再生能源開發的潛力和延續性。最後,在有效降低能源價格尤其是可再生能源價格的問題上,我們仍然應該將節能放在首位。與國外主要發電和用電的各種設備的能源效率相比,中國終端耗電的設施和設備,仍然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從各個部門來看,耗電效率比國外要低15%到25%。中國的節能潛力很大。發力智能電網在終端能源服務中,電力、熱力(低溫和蒸汽)和油品是主要能源形式,而電能則是優良的能源載體。現代社會,人們的生活、經濟和社會活動是基於電能利用。電能在終端利用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它可以提供熱能,也能為運輸工具提供動力。從未來發展看,電能在終端利用上將占有主導的地位,尤其是能源互聯網和智能電網的發展,給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理念帶來瞭巨大改變。眼下,中國、歐洲和美國都在積極推動智能電網的發展。智能電網不僅將需求和供應兩端進行平衡和協調,使需求端參與調度,大大提高供需兩端的效率,還能按照人們日常的不同需求和生活習慣,提供最佳的電力服務。例如,在南方地區,夏天的窗戶通過遮陽能顯著降低空調耗能。智能電網采用某些機械或者物理調節方式,驅動遮能窗簾或者改變玻璃的陽光透射率,避免大量的電力消耗。形成對比的是,我國許多新建的商業建築,都是密閉性的,盡管聲稱耗能設備效率高,但實際上消耗瞭大量能源。同時,智能電網使分佈式發電和集中式發電相結合,促進可再生能源的區域性分佈式發展。分佈式的可再生能源能夠促進當地經濟發展,而無需增加額外的投資發展輸配線路。在可再生能源極豐富的地區,可以發展集中式可再生能源電站。未來,在全國統一的大電網下將區域、省和地方電網相互有效連接。在地方電網下發展區域性的小型和微型電網,最大限度地利用當地的可再生能源(例如地溫和熱泵)和節能措施,提高微電網的自足度,減少外輸電。轉變電力結構據權威機構統計,截至2012年,中國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仍以66.4%占據榜首,石油占18.9%,天然氣占4.8%,核電占1%,水電約占8%,其它的可再生能源占比小於2%。由此看出,中國的能源結構是高碳、高污染且低效的。要對這種能源結構進行徹底的改變,就需要改變“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可以說,“以電代煤”有很大潛力可挖。原因在於,中國的天然氣供應目前仍不能滿足需求,那麼電能可以代替煤采暖和炊事用煤。與之相匹配的是,電網的調度要有顛覆性的變革,從成本調度到綠色調度,再到低碳調度,使需求端參與調度,可再生能源電網接納度從15%上升到50%,甚至更高。因此,隻有改變電力結構,發展更多的可再生能源,大力推行電能替代,才能有一個堅實的基礎,同時也能夠消除公眾對使用電力所帶來的憂慮,擔心污染的轉移,提高發電效率,減少輸配損失,在需求端提高工業、建築、居民用電效率,建立能源服務隊伍等。同時,石油消耗量大也是能源轉型需要面對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讓新能源汽車商品化與提高其用戶接受程度是成敗關鍵。近幾年來,我國電動汽車大多是政府采購,或者進入出租車市場,私人購買電動汽車可忽略不計。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雖然商業補貼和稅收減免是一種激勵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的經濟手段,但私人購買電動汽車的比率仍幾乎為零。如何整合與新能源汽車發展有關的各方利益(汽車制造和零件供應商、電力公司、銷售商和消費者),建立完整的商業模式,使新能源汽車的生產者、銷售者和購買者都能共享其利,關鍵在於政府在初期階段的政策激勵和資金啟動。另一個不能忽視的問題就是技術。復旦大學的研究成果報告指出,水溶液鋰電池導體可將鋰電池性能提高80%,電動車充電10秒可行駛400公裡。然而,類似的技術仍然停留在實驗室,而未能推廣。“以電代油”能否實施,與電池裝備領域能否進行一次技術突破密切相關。(作者系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協會高級顧問)文章來源:《能源評論》

新聞來源http://news.hexun.com/2014-01-13/161378542.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莉以網路好物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